为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6月25日-7月9日,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常春然,副院长王爱民、范晓勇及相关教师先后到陕煤集团旗下的6家在榆子公司(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神木泰和煤化工有限公司和榆林合力产业振兴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调研、洽谈合作,加快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学院建设。
调研期间,常春然向各单位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以及办学成效。他指出,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榆林学院落实国家产教协同育人、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推动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还能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王爱民从建设背景、建设基础、建设思路、保障体系、预期成效和规划及展望等6个方面介绍现代煤化工产业学院筹建情况。在双方的讨论和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学院符合当今人才培养的大势,培养适应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需求,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必将为企业发展及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智力支持,希望双方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人才联培机制,加快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学院建设,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通过对煤化工企业的实地调研和座谈,进一步明晰了高校和企业在人才供需和协同育人主要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实际需求,产教协同育人载体,产教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问题并结合学校和企业实际,现代煤化工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与举措如下:
(一)创建“政府+高校+知名企业”多主体协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产教育人新机制
以2023年5月3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榆林学院签订的《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林学院校企合作协议》为纽带,联合神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榆神工业区管理委员会、陕煤集团在榆骨干企业组成现代煤化工产业学院理事会。理事会由陕煤集团在榆骨干企业总经理、榆林学院主管教学副校长和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人组成,设立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一人,理事五人。每一届理事会任期三年。理事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理事会定期听取和审议理事单位承担的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协商确定理事单位的参加和退出。理事会下设专业技术委员会,由榆林学院主管教学副校长任主任,企业总工程师任副主任,高校教授和企业专家任委员,负责对产业学院办学中有关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行业企业专兼职教师选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指导、审议、监督和协调。现代煤化工产业学院设院长1名,由榆林学院主管教学副校长兼任,业务副院长1名,由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兼任,行政副院长2名,由企业和园区管委会各指派1名。产业学院下设综合办公室,由化学与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总支副书记、教学副院长、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人员组成。
(二)创新“2+1+X+1”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四链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煤化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目标,实施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2+1+X+1”培养模式:前2年按照煤化工专业大类培养,完成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学习;第3年选拔学生组建加入现代煤化工产业学院,以“订单班”或“人才班”模式培养,在校内外完成专业交叉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同时为了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开设X个微专业或微课程,最后1年在校外进行项目驱动课程和产教融合课程模块学习(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基于工程项目学习,真题实做。同时严格执行“三落实”、“双选择”,即落实实习岗位、落实毕设题目、落实校企导师,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确保实习质量。同时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激励学生以论文、专利、竞赛等成果获取学分。
联合政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打造课技融通、理实一体、文工交叉型与煤化工产业紧密相连的“产教融合课程群、按需选修模块化专业课程群”的课程体系。联合企业编写并出版5-10门融入最新理论、最新技术和最新成果的产教融合课程;校企共同打造5-10个工程案例。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工程实际项目为引导,融入微课程和微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工程素养、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三)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实施“校内学业导师+校外产业导师”双师育人新模式
联合企业共同制定产业学院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雄鹰计划”,遴选和建设若干企业作为教师企业工程实践轮训基地,建立教师定期赴企业跟岗访学和顶岗锻炼的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并将企业挂职经历与职称晋升结合,严格落实教师进企业制度。聘请企业技术、管理骨干到高校兼职授课,并承担工程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科竞赛,建立校企“双向交流”的长效机制。完善产业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考核、聘用标准及工资待遇,实施“校内学业导师+校外产业导师”的双师育人新模式。
(四)共建产教研用校企协同育人新平台
依托我校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榆林学院煤化工实训工厂、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以及共建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升级)5-8个教育实践基地,共建(升级)5-8个联合研发中心或联合实验室,最终实现政校企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流通。同时,组建由本科生、研究生、工程师和教授组成的科研团队,攻关企业关键问题,培养企业科技人才。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科技奖项、专利以及制定企业标准、企业规范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政校企共同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是推动产教融合的高效平台,也是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机遇,构建煤化工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人平台,完善政校企多主体育人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上一条:榆林学院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召开联合基金管理工作推进会
下一条:榆林学院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全国科技大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