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

科研处2020年度工作总结

日期:2021年10月27日 10:00 作者: 来源: 编辑:信息公开3 阅读次数:次 背景颜色: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深化内涵建设,加快转型发展,科研处在学校党委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处室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入推进供给性结构改革,以产学研合作为先导,以国家级、省部科研平台为支撑,以课题研究为重点,以加强管理为抓手,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在促进学校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校科研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2020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处本年度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总结“十三五”,谋篇布局“十四五”,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的“双胜利”。这一年,我们深化内涵建设,加快转型发展;是以内涵发展为主线,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高起点谋划、高效率落实,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之年;是写好蓄势追赶“奋进之笔”,奋力开启榆林大学建设新征程之年。科研处紧紧围绕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工作中心,以“底线思维 绩效理念 管理为本 服务为魂”的组织文化,面对疫情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我们建章立制,协调内外,筹措资金,改革预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奔跑,比较出色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二、取得的成绩

1.努力延伸构建,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2020年,我处积极推进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建设与申报工作。国家级科研平台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获批了我校第一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陕北秧歌。省级科研平台方面,我校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厅验收,新增获批组建陕西省陕北旱区作物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肉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和榆林市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兽医公共卫生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榆林市壁画文化与科技融合重点实验室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储能材料制备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五个市级科研平台,新增与榆林市高新区管委会共建黄河流域煤火灾害防控与绿色发展实验室一个。我校屈雷教授团队获批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北羊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正在公示阶段,这也是我校第一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另外,榆林市人民政府、榆林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三方共建“榆林道地秦药研究院”。

人才团队方面,2020年我校共获评陕西省重点创新团队2个,分别是:煤制半焦衍生液高效利用研究创新团队洁净兰炭与污染控制创新团队;获批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为储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开发应用创新团队

至此,我校共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48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实现了对我校现有所有学科的全覆盖,服务和支撑科研的能力大幅提高。

2.科研经费再获新高,国家级项目获批取得历史性突破。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顶层设计,科研处积极谋划,通过制定申报实施方案、设立前期培育基金、专家“一对一”指导,极大的激发了广大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申报的数量和质量,同时科研处积极拓展项目申报渠道,全年共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等科研项目56种,较去年增长15种。本年度共争取各级各类项目542项,总经费5915.6万元,到账经费5068.26万元,获批经费和到账经费较上一年度增长19%和26%,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24项,经费786万元,在全国资助率降低的情况下,我校实现了逆增长,项目数量和经费较去年分别增长71%和6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经费20万元,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共争取横向科研项目77项,合同金额2436万元,到账经费。今年我校同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签订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榆林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将围绕榆林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关键问题、瓶颈问题,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合作研究,目前已经到账1200万元科研经费,我校经过论证,确定按照《低阶煤分质利用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开展研究,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

3.加强资源共享,促进产学研合作深入融合。学校坚持“深化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本年度为加强我校服务地方的能力,进一步发挥榆林学院在人才智力、技术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增强各县区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集群、就业创业、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潜力。经充分协商,榆林学院先后与榆阳区人民政府、榆林市高新区管委会、榆神工业园区管委会进行合作,就党的政治建设、氢能产业链、乡村振兴方面、轻纺产业、科技创新以及文旅产业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陕西正德正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希望与我校共建“榆林学院固废综合利用研究院”,陕西上河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希望与我校共建“湖羊产业研究院”,

此外,按照陕西省“五新”战略要求,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支撑榆林科创新城建设,充分发挥榆林学院在科研、人才、学科等方面优势,为推进榆林市尽早实现“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服务,支持榆林市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榆林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应用示范。我校先后与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新元洁能有限公司、榆林市新江海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正德正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久益电力工程公司和榆林恒泰运输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另外、我校还与陕西双翼煤化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榆神工业园区管委会、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榆林高新区管委会(百园百城项目)和陕西久益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陕西双翼煤化科技事业有限公司、榆神工业园区管委会、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榆林高新区管委会(百园百城项目)和陕西久益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分别提供575万、500万、450万、100万和100万项目经费支持我校高平强副教授团队、许校长团队、屈雷教授团队、白靖团队和王刚教授团队就兰炭废水综合处理工艺装备研发和中试及其规模化、陕西省氢能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绒山羊产业重点项目、有机液态储氢材料及催化剂研发和陕西久益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企业内涵提升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我校共获得横向项目58项,合同金额2669.83万元。彰显了我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这些将对我校“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4.加强管理,科研取得成果丰硕。今年我校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7篇,EI收录10篇,ISTP收录4篇,CSSCI收录20篇,CSCD收录47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篇;出版学术专著37部,科研氛围日益浓厚,高质量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多。专利方面,本年度我校教师取得专利317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外观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117项,实用新型专利145项。另外,2020年4月6日,2019年度陕西省技术奖公布,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敬晓棋参与的“动物疫病渐进式控制路径(PCP)在绵羊和山羊布鲁氏菌病防控中的应用”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王刚教授获陕西省思想政治优秀工作一等奖;贺一鸣老师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毕台飞教授获榆林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年12月15日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公布,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学院李强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此外,我校徐伟洲获评2020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任国瑜获陕西省高校第四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020年,我校共获评榆林市青年科技奖7项,榆林市调研成果奖4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以上科研成果的取得是我校落实科学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具体体现,为榆林能源能化基地产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5.营造区域影响,扩大学校知名度。本年度,学校积极深入各企业、事业单位交流、调研,开展产学研合作。

3月6日下午,康校长带队在榆林市科技局参加了2020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暨省委科技工委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会议采取视频方式召开。会后康校长与榆林市科技局、榆林市高新区管委会、榆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榆林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负责人进入深入交流,为后期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6月15下午,我校校长许云华,副校长张富林、康伟,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马亚军一行专程赴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深度交流校企合作相关事宜,受到了中煤陕西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朱稳樑,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俊杰等的热烈欢迎。双方希望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8月7日下午,我校与榆能集团校企合作座谈会在榆能集团会客厅举行。我校校长许云华,榆林市政府副市长、榆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忠,我校副校长张富林、康伟,榆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段智博,榆能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继孝,我校党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白振飞及我校基建处、国资处、宣传部、科研处负责人参加座谈。会谈中,双方还紧紧围绕信息平台共享、培训合作、科技创新合作等诸多事项进行了交流。双方表示努力在应用方向寻找结合点,共同培养良好的产学研生态系统,在新材料、精细化工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更好的服务社会。

8月13日下午,我校校长许云华、副校长康伟、校长助理张雄带队,一行12人深入金鸡滩镇调研。金鸡滩镇党委书记王仲飞、人大主席刘灏、镇长万世飞等陪同。

许云华一行先后调研了象道国际物流园、小坟滩村三产融合示范项目、沙漠水稻示范种植项目、旷达光伏发电项目、白舍牛滩村采空塌陷区治理和矿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之后在金鸡滩镇政府党委会议室召开座谈会。

双方就金鸡滩镇如何发展设施农业、采空塌陷治理过程中如何能实现生态和经济互补、榆林学院在金鸡滩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合作意向。

9月29日上午,我校与陕西久益电力工程公司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举行。我校副校长康伟、陕西久益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小平出席;我校科研处、规划处、能源工程学院负责人,陕西久益电力工程公司相关领导参加。

11月27日下午,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张晨,大连化物所青年创新促进会理事长田文明一行13人来我校交流座谈。双方科研人员分别就“SAPO-34择型催化甲醇转化选择性调控”“实验室级别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与X射线发射谱(XES)装置研制”“轻质金属氢化物的合成及储氢研究”“添加剂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二卞基甲苯有机液态及浆液储氢材料研究”“微波催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新技术”等进行专题学术交流。

12月21日,榆林市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逸夫楼学术报告厅举行。陕西省科协党组副书记丁德科,榆林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二中为中心揭牌;我校校长许云华致辞,副校长张富林主持;榆林市科协主席薛占山宣读中心成立批复文件;榆林市科协党组书记许锐,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成杰应邀出席。

10月13日,我校应邀赴参加了在在浐灞西安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的2020年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此外,我校还参加了2020年陕西创新创业大赛,贺一鸣老师的沙城明珠、棘树榛果-沙棘保健养生产品研发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张磊老师的新兽医生物制品研发、中试注册公共服务平台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榆林学院科协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6.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开展各类学术交流。为了发挥我校在引领地方科技创新、传播先进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拓展学术视野,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我校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领导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开展学术报告共41场,其中人文社科24场,自然科学17场。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师生文化自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文化支撑,科研处邀请了陕西省榆林市政协副主席,榆阳区委书记苗丰为广大师生做题为“文化的自信和自信的文化——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学术报告,也邀请了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来我校作了题为《云计算、大数据引发的金融创新》的学术报告,丰富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增长了见识。组织承办了陕西省社科界第十四届(2020)学术年会分场“陕北(榆林)红色文化传承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7.加强科研制度管理,保障科研有序进行。按照学校要求,结合相关政策,科研处修订完善了《榆林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榆林学院科研项目奖励办法》、激发了广大教师从事科研的热情;出台了《低阶煤分质利用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管理办法》和《低阶煤分质利用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重大联合研发专项申报指南》等文件,保证我校榆林学院-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联合基金的申报。为了调动我校教师申请国家级项目的积极性,制定了《榆林学院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实施方案》、《榆林学院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实施方案》,并设立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前期培育基金。

8.做好成果鉴定,完成各类统计上报工作。圆满完成了本年度职称评审的成果鉴定工作,完成了教育部高校社科/科技统计,高校科技资源统计、榆林市知识产权局专利调查、榆林学院2020年科研成果登记、数据上报等工作。

9.创新工作方面。

1.平台和团队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今年我校共获批一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新星,1个省级青年科技奖,平台和团队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2.重点项目获批再创新高。我校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42项,总经费6317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总经费806万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批经费再创新高。

3.服务地方逐步提升:今年我校共获得横向项目77余项,合同金额2436万元,到账经费比2019年超出520万元。经费超过100万的大项目有5个,由于我校成果转化和校企合作成绩显著,在2020年11月18日举办的第四届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会上我校作为典型被邀请现场签约,许书记代表我校与榆神工业园区马主任签约。这些都彰显我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不断在提升。

4.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学院李强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此外,我校徐伟洲获评2020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任国瑜获陕西省高校第四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学校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巨大的成绩,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历史性的突破,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科研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对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为评职称而搞科研的现象依然存在,开展科学研究的自觉性不强。大多数教师的研究仅着眼于论文的发表,停留在纯粹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的概括、提升和创新,基础理论研究多,应用研究内容少。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不够,忽视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缺乏树立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的理念。

2.科研成果整体水平比较低,影响力不强。高层次的科研立项、获奖、高水平、高质量的标志性学术成果虽然比往年有大幅提升,但仍然偏少。由于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重,没时间去企业挂职或调研,导致我们对企业的技术需求了解不足,所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能力仍不强。

3.不同院系、不同学科间科研工作发展不均衡。由于各院系发展基础、条件、师资队伍等现状不同,不同院系、不同学科间的科研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致使不同院系、不同学科间科研工作发展不均衡。

4.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与周边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大量的产学研合作协议,也建设了一批合作平台,但由于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与需求情况研究不够,较多合作仅仅停留在书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未能真正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产学研合作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开展,有待夯实。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根据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处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高度重视高层次项目申报工作。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的东风,在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加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各类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力度,继续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做好论证和指导工作,力争在国家级项目申报上取得新的突破。

2.注重科研工作服务国民经济行业需求。立足地方,服务周边,树立科研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观念,为此,要依托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争取服务区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为区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3.加强平台建设。通过已经延伸建设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凝练学科方向,组建学术团队,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注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为申报高层次项目、获得高层次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4.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挂靠科研处成立“榆林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设立专门办公场地,并由专人专岗负责具体业务工作。建立榆林学院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制定科技成果信息采集、科技奖励成果存量,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与服务平台,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建立健全各院系、各部门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工作机制,推广科技成果在线登记汇交系统,畅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渠道。发布科技成果目录,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


榆林学院科研处

上一条榆林学院章程(修订草案)
下一条榆林学院2019-2020学年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微博矩阵

微信矩阵

移动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