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进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促进产教融合课程改革,加快我校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4月16日,我校特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张振笋教授作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专题讲座。各二级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课程建设申报教师以及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科级及以上干部参加,副校长闫龙主持。
张振笋教授以《审视与改进——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实践逻辑》为题,以“回归学生,重构学习”为主线,以他自身对应用型高校转型和应用型课程改革的理解为背景,从“背景、痛点、关系、融合、改革”五个方面深入解读了产教融合课程建设路径。张振笋教授指出,应用型高校转型是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转型不定型,更不能自我设限。并强调,课程改革是一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一个系统性大工程。而当下课程改革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方法层面与方式层面上的更新,缺乏在文化融入与观念改变上的深入反思。课程改革应从观念、结构、与关系三方面进行转变。其中“关系”尤为重要,课改的过程就是理解关系、融合关系的过程,只有理解好人与课、人与人、教与学、校与企的关系,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改革。课改,意味着学校要重塑、课程要重构、教学要改变、空间要再造;课改,就要朝向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互联网技术、思维、机制共同催生下的架构互动。跨界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取向,跨界课程需要跨界思维,应用型课程改革要有建大舰的长远战略,要坚持产教融合。
闫龙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张振笋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案例详实、观点新颖,为学校带来前沿科学理论、独特的学生观与学习观,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可行性极高的教育方法,对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与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启发与思考。闫龙强调,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学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希望广大教师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拓展课程改革的新视野与新思路,做好我校产教融合课程群建设工作,为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打好基础。
张振笋,教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产教融合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主持人,全国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联盟副理事长,北京创新研究所副所长,中华职业教育社三教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
上一条:【党纪学习教育】榆林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要求 认真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下一条:【追赶超越】榆林学院在第五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中获得佳绩